close

27  

 

 

藝術治療,讓我找到了自己

 

專訪藝術治療師吳明富/

28  

  

你要念藝術治療?你是男生耶!以後要養家活口,你確定嗎?
當年在美國肯塔基大學的藝術教育研究所的辦公室裡,
老師震驚不已的表情仍歷歷在目;
但如今,吳明富已在大學裡教授藝術治療,培育台灣未來的藝術治療師。


約十年前,師院畢業的吳明富隻身赴美進修藝術治療。
最初,卻因未修滿心理學學分,不符合系所的要求,只好先進入藝術教育研究所,
利用課餘時間補修學分,等補齊學分之後,再申請轉系。
只不過,一聽他要轉系,系上一位令他十分敬重的老師一臉錯愕。


他聳聳肩,說:「沒關係,我就是對藝術治療有興趣。
當時的他是個留職停薪的小學老師,
如果真有問題,他大可回頭繼續捧鐵飯碗,不怕餓著。


然而,順利轉至藝術治療所之後,
吳明富確實發現:「這個領域,真的是女性居多。
一開學他便發現全班幾乎都是女生,只有兩位男生(一個是他),
一年後,另一位男同學因為結婚成家,休學了,
萬紅叢中,就只剩他這點綠;而且,還是唯一的東方臉孔。


我曾經好奇過自己的種種特質,為何會走上這一途?」吳明富笑了起來。


抑鬱的雲籠罩


成長過程中,尤其是青少年時期,
吳明富和許多同年齡的孩子一樣,對自我認同心存疑惑,「我是誰?」
這個問題伴隨著喪親經驗更加纏繞於心。


父親因癌去世那年,他十歲。
當時台灣社會沒有太多討論悲傷的空間,家中長輩也不願多談父親的死;
於是,一股無形的壓力,只能猛往心底擱。
但是,父親的過世卻只是一個往下的起點,
家裡頓失經濟來源、財務陷入窘境、自己沒多久也進入尷尬的青春期……。


由於長相斯文、性格害羞內向,言談舉止又溫文儒雅,
他在以前強調「男子氣概」的男校裡總是被取笑……。
因此,吳明富在高中階段一直鬱鬱寡歡,沒有自信。
我當時真的很困惑,討厭自己為什麼無法Man一點。
如此才能融入男孩子那套哥兒們來、哥兒們去的「正常」模式裡,
只是,他之前偏偏就是做不來。


大學時期,吳明富進入了師院,選擇初級教育,課餘加入「兒童教育研究」社團。
透過社團活動,他首度接觸到諮商輔導,
也在社團老師的帶領下,開始自我探索,參與自我成長課程。


愈去探索,心裡一個個結,就慢慢打開。
過去模糊的生命風景、不知名的悲傷與陰鬱,
都在自我探索下,漸漸浮現輪廓,清晰具體了起來。
他這才發現,原來父親過世和高中那段不開心的日子,
竟在自己心裡留下如此深的印記。


探索到了種種不快樂的源頭,心中的那片烏雲漸漸散去,一步一步,他愈走愈深。
我開始去做個別諮商,也參加『張老師』的義張訓練,到諮商中心當志工……。
不過,說穿了,都是利用研習,整理自己。

 

29  
(圖:轉自親親心靈藝術治療中心)


初識藝術的療癒力


歷經一段頻繁深入的挖掘、整理過程,並未因此帶吳明富走向療癒的終點。
大二下學期,所有學生要在行政、體育、輔導和美勞之間選組,
他自然選擇了最熟悉的輔導組。他自認這個領域自己絕對駕輕就熟,
卻沒想到,沒多久後,他遇上了瓶頸,最後選擇轉組。
「大概是那陣子接觸得太頻繁,當開始觸碰到內心較深層的部分,忍不住抗拒。」
回首當年,他緩緩分析叛逃的原因。


大三一開學,吳明富就轉到美勞組去了,雖然看似中途出走,
但誰也沒有想到,許多年之後,吳明富繞了一個大圈,還是走回到這條路上來。


轉到美勞組後,我好訝異,自己變得比較快樂和滿足!
事隔十多年,吳明富講到那時的心境,
語調中仍帶著一絲雀躍和難以置信,宛如生命出現前所未有的光亮。

原本我接觸輔導,深刻自我探索,以為可以幫助自己面對過去,
結果卻在接觸藝術後,才感受到療癒的力量。


在美勞組的課程中,吳明富一步步浸淫在藝術領域裡,
心境也跟著自由了起來,並且比較放得開。
當時的老師用非常自由的態度教學,不會要求學生模擬制式的創作技巧,
讓我們有盡情探索的空間。」在這段時間內,他接觸到大量的藝術知識、技法,
更利用課餘時間勤跑美術館、聽演講;
生活有了重心,課業一口氣衝上全班第一,並在朝會時上臺領獎。


好尷尬,站在臺上領獎時,身邊又是清一色全是女生!
但能上臺領獎,畢竟是極大的光榮。
最重要的是,吳明富已經漸漸能夠接受自己,
生活中不僅有了喜樂泉源──藝術,
連鏡子裡的他,也多了些鬍子和帥氣,別人的讚美更讓他倍增自信。

    


為自己找到最好的位置


大學快畢業時,吳明富已經在思考是否出國深造的問題。
這時,系上老師的一句話,在他心裡埋下種籽,
你念美勞組,又一直接觸輔導,要不要試試藝術治療?


畢業後,吳明富先花一年的時間擔任國小級任老師,然後是兩年數饅頭當大頭兵;
退伍後,又回到同一間小學擔任美術老師,同時兼任生活教育組長。


再度密切接觸藝術時,他難抑心中熱情,他發現自己非常享受教導孩子們創作,
而從孩子們臉上,也看到藝術帶給他們的快樂和啟發。
因此,當時他就堅信,藝術能對人產生正向影響。
而畢業時老師的建議話語隨之發芽,他下定決心,赴美進修藝術治療。


將近七年的海外碩博士學業,
以及在紐約「希望之門」青少年中心擔任藝術治療師,
讓他見識到各式各樣的藝術治療,
也實際運用藝術的力量,幫助青少年們面對911的重大創傷。


那段時期,吳明富充分習得如何用藝術照顧自己與他人,
同時,也在此時,他接納了自己的不完美:

還在台灣時,我雖然接受自己,
但周遭的環境和氣氛,還是不能讓我完全感覺自在。

到了美國,雖身在異鄉,需要面對繁重的課程與語言和文化的衝擊,
但投入藝術治療,他那溫和細膩的人格特質,
以及對藝術的信仰和敏銳,都像找到了歸屬,以及最適合伸展拳腳的空間。


我開始欣賞自己,因為敏感體貼,人們容易向我敞開,找我談心。
過往曾經想要捨棄的特質,卻在這個領域裡,成了至高的利器。

 

30
(圖:轉自親親心靈藝術治療中心)  

 

在藝術治療中重生


回首這段摸索、尋找、落定的過程,
吳明富確信,好的藝術治療師必須對藝術有信仰,
如此方能尊重作品,尊重創作歷程,

對藝術有信仰的治療師,會花時間在營造空間和選擇媒材,
協助個案進行深層的創作,幫助其在創作過程中,
獲得情緒昇華、自我成長和身心靈整合。


而治療師本身也要能時常創作、持續用藝術照顧自己,才能握有藝術治療之鑰;
唯有自身經歷且獲得藝術妥善照顧,方能領悟藝術能如何照護他人,

 

藝術治療的靈魂,往往就是藝術治療師本人。

 

【文章出處】:張老師月刊/文/連芯、攝影/黃念謹

---

 

我不笨,只是需要多點耐心陪伴~

請幫忙推推+留言給恩恩&典典支持喔!^^

趕快上FB給我們留言鼓勵~~~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aceandkids


BLOG用 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恩恩&典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